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清军与新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落首领噶尔丹在乌兰布统峰下(今乌兰布统古战场)打了一次大仗。这就是清朝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乌兰布统之战。
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清军与新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落首领噶尔丹在乌兰布统峰下(今乌兰布统古战场)打了一次大仗。这就是清朝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乌兰布统之战。
噶尔丹是新疆厄鲁特蒙古族部落准噶尔部的首领。厄鲁特蒙古最初分为四部,准噶尔是“左翼”之意。至噶尔丹父亲这一代,其余三部均被准噶尔部所吞并。所以,准噶尔部实际就是厄鲁特部。这一时期,厄鲁特部实际控制着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其政治中心在伊犁。
噶尔丹自幼被送到西藏布达拉宫当喇嘛。他父亲死后,他的亲弟弟僧格继承了汗位。但不久,他的同父异母哥哥车臣汗发动政变,杀死僧格并取而代之。得到消息后,噶尔丹回到厄鲁特,在僧格旧部的支持下,打败了车臣汗,自己做了这个部落的大汗。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噶尔丹东征西讨,用武力征服了漠北蒙古各部。喀尔喀等三部蒙古汗王都逃到北京,投靠清王朝,请求康熙皇帝发兵为他们收复故土。到公元1689年,噶尔丹的势力已经发展到现在的中蒙边境一带。
同时,噶尔丹还和沙皇俄国订立盟约,要共同对付大清王朝,使清朝处于顾此失彼的不利局面。
噶尔丹的扩张行为早已引起了清王朝的注意。当时,朝廷正忙于平定“三藩之乱”,对付噶尔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康熙皇帝一方面派大将军费扬古在古北口一带屯兵聚粮,练兵备战,以防噶尔丹南侵;一方面派出大臣通过调停、会盟和赐予封号等政治手段笼络噶尔丹。在平定了“三藩之乱”、武力收复台湾以后,康熙皇帝派大臣(索额图、佟国纲)与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用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换取了东北地区的安宁。同时也起到了孤立噶尔丹的作用。这个时候腾出手来打击噶尔丹就是很容易的事了。
1690年上半年,噶尔丹以“追索喀尔咯等三部仇人”为名,率三万骑兵(对外号称十万)南侵,农历6月14日进抵乌尔扎会河(今中蒙边界)。康熙闻讯,立即派出两路兵马迎击噶尔丹:一路由康熙胞弟、恭亲王常宁率两万多人出喜峰口,沿朝阳、林西一带奔乌珠穆沁。此为右路军。左路军由康熙堂兄、裕亲王福全率师三万(皇长子胤褆副之),出古北口,准备沿承德、乌兰布统、黄冈梁一线奔乌珠穆沁,两路夹击噶尔丹。康熙皇帝随左路军御驾亲征。
行军途中,康熙皇帝患寒热之症(疟疾),在波罗和屯(今隆化)驻扎养病。因福全与胤褆互相参劾,争夺军权,康熙怕发生兵变,就命令左路军在土尔埂伊扎尔(今乌兰布统开发区红山军马场十二座连营村民组)扎营待命。清军“凡营盘四十座,连营六十里,阔二十里,首尾联络,屹立如山”。
这样,就造成右路军孤军深入。农历七月初在乌珠穆沁与噶尔丹接仗后首战失利。400名蒙古骑兵(相当于两个骑兵营的兵力)被整建制地消灭掉了。常宁见事不妙,率右路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乌兰布统地区和左路军会合。噶尔丹则步步紧逼,尾随常宁的大军来到乌兰布统地区。
噶尔丹确实有着高超的军事才能。他选择在乌兰布统(蒙语,汉译大红山或酒缸形的山)脚下安营扎寨。指挥所设在乌兰布统峰上。此地依山阻水,易守难攻。山脚下是大片沼泽地,乌兰公河绕山而过,成为天然屏障。此外,保证数万人畜的饮水需要,避免被敌方围困而干渴致死以及便于撤退等,都是战争中重要的制胜因素。
当时,清廷调集的各盟、旗的助攻部队约16000人一时无法按时到达(其中:科尔沁10000人;喀喇沁500人;巴林、翁牛特2300人;敖汉、奈曼3000人;察哈尔500人;土默特480人),康熙命福全对噶尔丹“先与羁縻,待科尔沁诸部兵至”。因此这期间福全以“先礼后兵”为由,通知噶尔丹派出使节,进行谈判,劝其归降,以拖延时间。
噶尔丹很快发现了清军意图,随时准备逃跑。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下令与噶尔丹决战。这时双方兵力对比:噶尔丹骑兵3万,号称10万;清军5万,号称10万。
农历8月1日,两军大战于
乌兰布统峰下。清军设“鹿角***炮,列兵徐进”。(注:鹿角是一种木制障碍物,形似鹿角。是防止敌人骑兵冲阵用的一种防御工具)。巳时发起总攻。噶尔丹将数千峰骆驼缚足卧地,背加箱垛,蒙以湿毡,环列如栅,号曰“驼城”。士兵从两驼的间隙向外打***、放箭(当时有少量沙俄生产的滑膛枪,类似于鸟铳)。清军几次进攻都被挡了回来。进攻过程中,康熙舅父、“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纲“猝为贼铳打中,殁于阵”。
此役清军准备比较充分,携有铁心火炮5门;子母炮3门。八旗火器营1000人;汉军火器营400人;藤牌兵2400人。于是,清军集中火炮先摧毁噶尔丹的驼城。“驼毙死于炮,阵断为二”,打开了缺口。清军骑兵、步兵齐发冲入阵地。佟国纲之弟佟国维指挥的左翼军在炮火掩护下,绕过沼泽地,从侧面横击,斩杀敌人甚众,大败噶尔丹。天近黄昏,清军撤出战斗。
八月初二日,清军又出击,“见噶尔丹兵旋奔高山顶,向清军发枪弹,誓死据险固守”。另外,纷传噶尔丹已亡阵中,所以清军未急于进剿。
八月初四日,******喇嘛派往噶尔丹部特使吉隆胡图克图,率弟子70余人,持噶尔丹降书谒见福全。吉隆说:“噶尔丹跪于威灵佛前,稽首誓言,自此不敢犯喀尔喀,若违此书,惟佛鉴之”。此意福全转奏康熙,康熙说:“噶尔丹乃极狡诈之人,屡遣人以设誓为词……誓不可信”。又复命福全急速进兵。然而已经晚了。噶尔丹在派出吉隆投书往说福全时,就“自什拉穆楞河载水,横渡大碛山,连夜遁去,走刚阿脑儿(达里湖之岗更淖尔)。所过皆烧荒,以绝追骑”。并于退兵中掠走克什克腾旗三佐领。此役清军虽胜,但未能消灭噶尔丹的主力,更未能捉住噶尔丹。回朝后,福全受到贬罚。
据史料记载,因为当年赶上少有的歉年和瘟疫,噶尔丹在逃回科布多时,人畜损失了三分之二,也遭到了重创。
时隔六年,公元1696年,康熙皇帝在祖宗灵前发誓:“誓不以此虏遗子孙”。尔后以大将军费扬古为主帅,二次亲征噶尔丹。在今蒙古国境内一个叫昭莫多的地方,一战歼灭了噶尔丹的主力。噶尔丹只带少数亲随逃脱。史称昭莫多之战。
公元1697年初,康熙皇帝率大军从归化城出发,直逼噶尔丹老巢。噶尔丹强敌压境、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仰药******。其女钟察海“率三百余落来降”。
这一年,康熙皇帝(炫烨)44岁,噶尔丹54岁。
直到清朝末年,厄鲁特蒙古族部落与清王朝的军事对抗一直没间断过。但其规模都是零星的,对清王朝的统治已不能构成威胁。
自乌兰布统之战以后,乌兰布统峰下之水泊即被人们称为“将军泡子”。清军驻扎之处就被称为“
十二座连营”。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坝上的云户外俱乐部【bashangdeyun.com】
本文原始链接地址:
http://www.bashangde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