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秋狝大典
时间:2013-01-21 15:21来源:原创 作者:坝上的云 点击:
次
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即八旗士兵头戴鹿角,身披鹿皮,口吹木哨,模仿雄鹿求偶的声音,引诱出雌鹿进行猎杀的意思。围场,就是行围打猎的场所。
(责任编辑:坝上的云)
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即八旗士兵头戴鹿角,身披鹿皮,口吹木哨,模仿雄鹿求偶的声音,引诱出雌鹿进行猎杀的意思。围场,就是行围打猎的场所。
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为锻炼八旗军队、安抚边疆,选中木兰围场这块地方,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献伊逊河东岸牧场”的名义,伊逊河西岸原为皇家所有,设置了“木兰围场”。据史料记载当年木兰围场有一万多平方公里,它包括现在围场县全境、隆化县、丰宁县和内蒙多伦、克什克腾旗部分。它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22公里。木兰围场设立之初,根据围猎及训练军队需要,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里依照山的走向和动物分布情况,共划分为67围,后来又在原有67围基础上增加5围达到72围,因此人们习惯称木兰围场72围。
整个木兰围场围与围之间以木栅栏或在沟口植柳,俗称“柳条边”为界。木兰围场境内设立八处营房,营房是八旗官兵管理围场的常驻地。以北部镶黄、正黄旗为中心,向两翼延伸即左翼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以此分别守护木兰围场四周各隘口,木兰围场的八处营房每旗一处营房,分属八旗管辖。镶黄、正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称为上三旗。满族人以北为正为大,上三旗驻扎在正北和东北。正蓝、镶蓝、正红、镶红、镶白分别为王公统领,被称为下五旗。每个营房各辖5个卡伦。卡伦(注:现在围场县有蓝旗卡伦乡)是满语,“哨所”之意,卡伦下边还有固定的巡逻队——拨(注:现在围场县有新拨乡)。“拨”是满语,汉译为“领队”的意思,八旗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名称。这些驻兵按分工分地轮换对围场巡逻检查,绝对禁止一般平民进入这个皇家禁地。
康熙皇帝选择这里作皇家猎场其目的是:首先这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北控蒙古(指今内外蒙古),南拱京师(今北京),东通盛京(今沈阳),西临察哈尔(今张家口),地处漠南蒙古诸部之中,它是北京通往内蒙古,喀尔喀蒙古,东北黑龙江的重要通道。康熙皇帝在这里可以就近接见、宴请、赏赐少数的民族王公贵族。其次,木兰围场自然条件好,它地处蒙古高原、燕山余脉和大兴安岭余脉的汇合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地域广阔适合大规模行围打猎。第三,这里气候凉爽适合避暑。第四,木兰围场地形复杂有高山、峡谷、丘陵、草原等,为训练八旗军队骑射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和场地。
据嘉庆皇帝《木兰记》碑记载,“围场旧为契丹、蒙古喀尔沁、翁牛特部落等民族的游牧之处,周环千余里。北峙兴安大岭,万灵萃集,高接上穹。群山分干,众壑朝宗。物产富饶。牲畜藩藩育。”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名苑。
初期木兰秋狝的规模相当宏大,康熙二十二年(1683)规定,每年行围“派兵一万二千名,分为三班,一次猎拨兵四千”,并令宗室及各部院官员随行。分班随围的还有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
木兰秋狝一般于每年农历八月举行。木兰秋狝是清廷一件大事,有一套严格、周密、细致的规定和程序。每次活动规模都相当宏大而隆重,一般清廷于每年正月公布秋狝巡幸计划,此后,各王公和部院府寺的官员,都要积极申报请旨,表示愿意吃苦扈驾,以示忠心。
清帝于五月或七月从北京启程,出发前一天,皇帝派遣皇子及扈从的大臣祭告奉先殿,向列祖列宗表示不忘“国语骑射”(国语指满语)的家法,同时也请祖宗保佑。第二天清晨出征,要举行盛大出征仪式,皇帝和随从的文武官员身着戎装征衣,披弓挂箭,陈设大驾卤薄(仪仗队)出宫,留守的王公大臣穿上朝服跪送皇帝出城。由一万二千名八旗官兵组成的秋狝大军浩浩荡荡,威武雄壮。队伍最前面是乐队,乐队走边演奏《行幸乐》。其后是仪仗队,由数百人组成,各种御仗、旗、纛、伞、扇、武器交相辉映,皇帝一身戎装,骑在马上,神采奕奕,威风凛凛。御前侍卫、护卫禁兵、王公大臣紧随其后。前锋营、健锐营、神机营、虎枪营等八旗亲兵在黄、白、红、蓝等八色旗帜统领下,整齐有序地前行。威武雄壮的仪卫,充分显示了皇帝的威严和国家的强盛。
木兰秋狝的队伍出古北口后,沿线经由巴克什营、两间房、常山峪、王家营、喀喇河屯、热河(避暑山庄)、钓鱼台、黄土坎、中关、什巴尔汰、波罗河屯、张三营、济哈尔朗图、阿穆呼朗图等十多处行宫,供清帝途中小憩、食宿。这十余座行宫中以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规模最大。
行围前,皇帝先驻跸热河行宫。此时御行营护军先头到达围场,先选好御营地形,而后建御营即帐幕。所有入围人员都住在帐幕,设行营卡座,各按次序排列,整个御营外圆内方,皇帝住在中间的黄幔城。黄幔城外面是用黄色绳结网构成的网城。再外边设连帐175座,称内城;外城设连帐254座。外城的周围有卫帐9个,内阁六部、都察院、提督衙门等机构就设置在这里。最外围是蒙古等诸王公营帐。八旗兵按八旗固定顺序分左右两翼,驻扎在御营周边。左翼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一座御营简直就是一个由帐篷组成的城市,也成了清王朝的临时中央政府。
皇帝在承德避暑及木兰秋狝期间照常看全国各地奏折,内阁六部、都察院、提督衙门等机构组成临时中央政府,各职能机关同样办理所属事物,向全国发布政令,但在发出的公文上必须加盖“行在”二字的戳记。
御营安顿好了,就该行围打猎了,当年木兰秋狝的行围过程分为布围、观围、行围、罢围四个步骤。
布围,五更天由管围大臣统领科尔沁王公带领布围的1250名蒙古骑兵和喀喇沁、土默特、翁牛特、巴林、敖汉诸部提供的1908名围甲兵、虎枪手、向导及八旗军队等分头布围。八旗官兵不论打仗还是围猎都要按八旗固定次序方位展开,即以黄旗为核心,分两翼以红旗和白旗延伸围拢,蓝旗为两翼前哨,两翼都要服从黄旗指挥。由远而近绕围场而布围,两翼前各数骑拥纛飞驰。两翼布围队伍军旗摇动,呐喊鸣金,压山而下,前哨进,后队依次而发,依山川大小、道路远近,最后形成十五公里、二十五公里以及三四十公里的人并肩、马并身的地步,严严实实的形如铁桶一般的包围圈。
观围,皇帝观围分猎前观围和猎后观围,合围后由管围大臣到皇帝居住的黄幔城请围,也称待围。请皇帝观围,皇帝在护从大臣和侍卫的簇拥下从行营来到看城,登上看城观看,这时黄旗指挥官发出号令,全军脱帽、举鞭、束马,高呼“玛喇哈(意为围毕)”。皇帝一要看围猎队形是否整齐,相当于检阅队伍。二要看围内野兽多少,如果围的过多,就命令合围士兵开一个口子,放出部分野兽待以后繁殖。然后指挥官执旗疾驰看城,礼毕,高呼“围毕,请皇上猎”。
行围,行围分为驰猎(注:驰猎又分为皇帝驰猎和皇子、皇孙、大臣、王公、及八旗将士驰猎)、追击、阻截、聚歼等几个步骤,皇帝出看城,佩橐鞬 ,具弓矢,凭高立马,环视,举鞭。皇帝出猎时各班近卫尾随其后,有牵狗的、有的驾鹰、有递箭的、有的专职护卫皇帝的安全。猛兽如果负伤逃跑,皇帝则命令一两个侍卫追杀,偌大个围子,众多野兽,任一人信马驰猎,天威所临矢无虚发,有应矢即殪者,有带箭仍奔者,所获不计其数。皇帝猎后归看城陪皇太后观围,以考察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及八旗将士的表现,作为赏赐、任用、提拔的依据。
驰猎,皇帝猎罢,一声令下,皇子皇孙、各部大臣、蒙古王公、八旗各营及从全国各地派来的射生手围内驰骋,只见矢上弦、剑出鞘,战马啸啸,旌旗猎猎,身飞逐走,左右是宜。此时是“雁行左右排千骑,鱼贯联翩认五旌”。“呦鹿周陆众,应弦纷屡踣。叠双频命中,……祁祁互奔撞,肩怠繁弱张”。但听中军号响收猎。
追击,即四面围合,先将兽群从一头压向另一头,然后放开一个口子,两厢击鼓助威,不得发射,各班选手从后追杀,不得放牲,直至全歼。
阻截,与追杀反之。即三面合围,马队从一头顺走廊轰赶,迎面设若干道甲兵堵截杀射
聚歼,即四面围合。八旗各营所选射手相等,但听令下,万箭齐发,步步为营,直至全歼,数获请赏。
此时整个围场就成了战场,刹时间,围场之中百骑并发,弓箭齐鸣,围猎官兵左奔右突,呼啸山林,酷似一场短兵相接的实战演习,时而人兽交斗,时而围追堵杀。军队进退分合,井然有序。如遇熊、虎等猛兽出现,则管围大臣要派侍卫驰报皇帝,皇帝便亲到那个地方,命虎枪并掩杀或用御神枪及弓矢亲自捕杀。将士们有时飞马跨越山谷,穷追不舍;有时舍马步行,攀岩截杀,受伤的野兽不论逃到哪里都要捕获
罢围
行围结束,围中射获鹿的,官兵把鹿尾巴割下,用车运到幔城,以此所计猎获之数等候皇帝颁赐。蒙古王公贵族和二品以上的官员获得野兽在皇帝面前跪献。皇室子孙射获的都要记入档册,以备皇帝奖赏。在围猎中,如有队形不整齐,以及不奋勇追杀者,要给予严厉惩处。对于勇敢不怕死伤的人,则给予提拔或优恤。
随着暮色降临,一天的驰骋射猎结束了。营地点起熊熊篝火,满蒙官兵席地而坐,烤炙猎物,同进野餐。待饱餐之后,他们吹响乐曲,翩翩起舞,引吭高歌,满、蒙官兵们沉浸在“君臣和乐”的热烈气氛之中。
秋狝结束后,清帝还要在东道张三营行宫或西道阿穆呼朗图行宫设宴蒙古王公官员及兵丁,并赐食物、布疋、绸缎、白银等。当地盟长则代表所属蒙古各部在驻地向清帝进宴。宴会中,表演民族传统的诈马(赛马)、什榜(蒙古乐曲)、教駣(驯生驹)、相扑(摔咬)等节目。宴会将结束,当地盟长向清帝呈白马、白驼等,献“九白”之礼,表求对朝廷的忠诚。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陈列馆里有一幅巨大的《木兰秋狝图》,就是描绘当时围猎的壮丽图景,满山满谷,到处是营账,到处是队列,人声鼎沸,弓箭簌簌,狼窜虎突,遍野哀鸣。再现了的当时宏大的射围场面。
木兰围场建立后,清朝皇帝在这里开始了大规模的围猎习武活动,每年或隔年举行一次。从康熙二十(公元1681)年设围到嘉庆二十五(1820)的一百四十年间,共举行了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之多。
木兰围场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一) 木兰围场的军事作用
建立木兰围场是一项重要的军事训练措施。木兰围场建立后,通过举行木兰秋狝使满族“国语骑射”的国策得以贯彻,队伍得以锻炼,军事素质得到加强,战斗力有所提高。
(二) 木兰围场的政治作用
通过木兰秋狝活动加强了与蒙古,唯吾尔等民族统治阶级之间的联盟,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
(三) 木兰围场对巩固北部边防的作用
建立木兰围场是清朝采取积极边防政策的一环,对加强北部边防,遏制沙俄侵略北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木兰围场发生了许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相关新闻
(16-04-08)
(16-04-08)
(16-04-08)
(16-04-08)
(16-04-08)
(16-04-08)
(16-04-08)
(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