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的大宴一般在元旦或万寿节时举行。宴所多在太和殿。大宴始于顺治时期,历代皇帝循例举行。大宴按例需设宴桌210张,用羊100只、酒110坛。从乾隆十七年(1752)到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68年中,乾隆嘉庆两代皇帝还在承德避暑山庄蒙古包举行了52次大型宴请活动,其中乾隆年间47次,嘉庆年间5次。
宴前,首先要在殿内宝座前为清帝摆设宴桌,其次摆设前引大臣、后扈大臣、豹尾班侍臣、起居注官、内外王公、额驸、一二品文武大臣、台吉、伯克等人员的宴桌。然后,在殿前檐下的东西两侧,陈中和韶乐和理藩院尚书、侍郎及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人的宴桌。在太和殿前丹陛上的御道正中,向南张一黄幕,内设反坫,反坫内预备大铜火盆两个,上放大铁锅两口,一口盛肉,一口装热水以备温酒。大和门内檐下,东西两侧设丹陛大乐。
御用宴桌由内务府准备。其他宴桌由大臣们按规定恭进,如若不敷再由光禄寺负责增加。大宴前,先行文宗人府,报名赴宴大臣的名爵、应进桌张和盛器、羊、酒数目,宗人府汇总送礼部查核后奏明皇帝。大宴时,王公大臣均着朝服,按朝班排列。吉时,礼部堂官奏请皇帝礼服御殿。这时,午门上钟鼓齐鸣,太和殿前檐下的中和韶乐奏《元平之章》。清帝坐定后,音乐停止,院内阶下三鸣鞭,王公大臣等各入本位,向皇帝行一叩礼坐下后,便是进茶、行谢茶礼,进酒、行谢酒礼,进馔、行进馔礼等一套繁琐的仪式。接着,跳庆隆舞的人们均穿朝朝,入殿内正中向皇帝行三叩礼后退立东侧。西边的乐曲奏起时,跳喜舞的人们按次进舞。每对舞毕,行三叩礼后退下。这时,筵宴进入高潮。最后鸣鞭奏乐,皇帝回宫,众大臣退出,大宴即告结束。
除夕宴是清宫的传统筵宴。每年除夕必要举行一次,规模不大,但非常讲究。现以乾隆四十一年的除夕宴为例,看看它是如何进行的。
正午,乾清宫摆下御用金龙大宴桌。桌上共摆八路膳品。一路:松棚果罩四座,上安迎春象牙牌四个,两边茶瓶一对,中间点心五品。二路:一字高头点心九品。三路:圆肩高头点心九品。以上点心都用青白玉碗装。四路:红色雕漆看果盒两副,两边苏糕鲍螺四座(用小青白玉碗装)。五路、六路、七路、八路膳均为十品,都用青白玉碗装。除果盒外,八路膳食共计六十三品。膳桌旁边,还要摆奶子、小点心和炉食各一品。两边摆放油糕、鸭子馅临清饺子和米面点心各一品,都用五寸青白玉盘装。此外还要摆南小菜、青酱、酱三样和老腌菜各一品,在乾隆面前,左边摆金匙和叉子,右边摆羹匙和筷子,正面摆筷套、手巾和纸花。金龙大宴桌摆完后,由敬事房接着摆内廷后妃们的陪宴宴桌。这些宴桌高大并有帷布,分左右两排,设在乾隆宴桌的左前方和右前方。按 照后妃的不同地位,宴桌上分别摆放绿龙黄碗、白黑酱包碗、里外酱色碗、紫红碗。紫龙碗每桌都有,并各安绢花。每桌备高头点心五品、干湿点心四品、银碟小菜四品(内有清酱一品)。
未初二刻,开始传热馔。乾隆升入宝座,后妃等人也按次入座,用膳。帝后用膳完毕,要到南府看戏。
大席之后是酒宴。酒宴摆毕,摆宴人要退出殿外。宫乐即起,乾隆始饮,后妃们依次后饮。酒宴持续到子夜时分,侍宴的总管太监向乾隆报告宴会完毕,祝乐大奏,乾隆离席,并传旨将余下的酒宴分赐王公大臣,除夕宴便告结束。
清朝皇帝赐宴王公宗室的宗室宴,在宫内已成定规。既是为表示皇恩浩荡,也有笼络清宗室人心的目的。这类筵宴,到了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高峰。规模最盛大的,要属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日举办的那次了。那次筵宴在乾清宫举行。参加宴会的有皇子以下,王、贝勒、贝子、四品顶戴宗室等共计1308人。早在宴席一个多月前就由乾隆下旨,规定了筵宴的日期。随后内务府成立了筹备班子,筹备宴时的各种事宜。
宴前的准备。在乾清宫外摆设了准备奏乐的各种乐器,在门里廊下摆桌案,桌案上摆放多种作为陈设的玉器。在后廊至乾清宫正位间的甬道上,分东西两旁摆放宴时准备赏赐的物品。在乾清宫就近搭设蓝色凉棚十个,准备摆放宴席。
宴时的礼仪。卯时三刻(约上午六点三刻)乾坤御驾乾清宫升座时,乐队奏中和大乐。在殿内外就坐的,都在殿外正门两旁按辈份等级序立恭候。升坐毕,中和乐止。所有赴宴人员依次向乾隆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各自归座。这时,音乐又起。茶膳房侍卫人员向乾隆进奶茶,然后依次分进与宴者。赐茶完毕,奏乐即止。首领太监开始向乾隆呈进米面炉食制品等15种,摆在填漆花膳桌上,并摆好五寸黄盘、叉子、毛巾等,乐声再起。乾隆帝开始给王公宗室赐酒,这时,众王公宗室们都要离座,行一叩礼,依次接受赐酒。酒赐毕,礼仪方止,然后再赐肴馔。筵间,南府艺人还要演戏。戏演完,筵宴即告结束。
外藩宴始于康熙年间,是康熙招待蒙古王公贵族的筵宴,后来历代皇帝循例举行。乾隆时期,这种筵宴举办得很频繁。如“新王筵宴,在丰泽园设大幄次,以存旧制。乾隆年间,紫光阁落成,其后遂宴于阁。宴后例有赏。内务府大臣司其事。
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的外藩宴应是最隆重的,“圣驾驻跸避暑山庄,筵宴外藩,辄召至御前赐酒,内廷词臣,亦得与赐。其地在万树园。平原千亩,夭乔繁茂。虽以园名,不施土木。宴时则张穹幕。”(《养吉斋丛录》卷十五)这些都是乾隆时期在避暑山庄举办外藩宴的盛况。外藩宴本来是清朝皇帝用来联系蒙古王公贵族感情的一种筵宴。后来,范围扩大到新疆、西藏、金川等地的少数民族贵族。宴时,例设中和韶乐,舞庆隆舞,并陈蒙古、回部、金川及各藩部乐,也表演杂技。宗亲宴和外藩宴,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边防,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团结,都有着积极作用。
除以上例举的几种筵宴外,清宫中还有茶宴、廷臣宴、宗亲宴、蒙古亲藩宴、大蒙古包宴等筵宴。从上述部分御宴的景况可以看出,清宫御宴名目繁多,仪式繁缛。大宴人数多达数千人,小宴只有十几人。皇家各等人员(如太后、皇后、妃、嫔、皇子、皇孙等)的生日,婚丧嫁娶、国家大典、军事大捷、逢年过节、祭神祭祖、接待外藩使节等等,都有各种各样定规的筵宴。这些筵宴具有筹备和组织周密、场面盛大、礼仪讲究、肴馔丰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