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很多久居都市樊笼的现代人,在头脑中勾勒天堂胜景时,都不约而同地以杨柳繁花、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为蓝本。
然而自然造化与历史机缘塑造的魅力,又何止百媚千红?
茫茫塞外,碧空如洗,一个名叫克什克腾的地方尽情舒展着自己的身躯,伴着悠扬的马头琴声,载歌载舞。
秀美的河山、淳朴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光明的未来,这一切共同塑造了克什克腾独特的迷人气质,她举手投足间,无不挥洒着醉人的美好,将热情与友善融入了香醇甘美的马奶酒,奉献于来 自五湖四海的友人。踏着如毡柔软的辽阔草原,望向万里长空和携手于天际的莽莽群山,心胸顿时开敞,青春作伴,纵情放歌,便知真的天堂,不在远方,更不是脑海中海市蜃楼般的臆造,它就在这里——克什克腾,令人向往的塞外天堂。
素有塞外“金三角”、“内蒙古缩影”及“内蒙古百宝箱”之称的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自清顺治九年,即1652年建置,迄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克什克腾”是蒙古语,意为成吉思汗招募的亲兵卫队。这里是商族先民聚居地,又是辽代的发祥地之一,元代在达里湖畔建有应昌路,是蒙古族黄金家族弘吉剌部的驻夏之地。从古至今,众多民族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这片土地出生入死,为中华儿女书写了彪炳史册的传奇。而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质结构又造就了克什克腾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使她集山川、河流、林木、湖泊、草原、古地质遗迹等于一体,无论是春之绿草如茵、夏之繁花铺地、秋之层林尽染、冬之莽原皑皑,都让人心旷神怡,可谓四时皆胜景。
古老的塞外天堂曾经经历苦难。地处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汇合处的克什克腾,一度因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原始的生产方式而戴着国家贫困县的帽子。然而,现在的克旗早已旧貌换新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十一五”期间,克旗党委和政府领导,以“全市的工业强旗、全区的牧业大旗、全国的旅游名旗”为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牧业富旗、旅游活旗、科教兴旗”战略,带领克旗人民,不舍昼夜,向着更加富足和谐的美好生活进发。
红色的坛子——乌兰布统
乌兰布统草原地处克什克腾旗最南部,是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南与河北省围场县毗邻,西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交界,公路四通八达,距北京仅432公里。
"乌兰布统"系蒙语“红色的坛子”。红褐色的乌兰布统峰,犹如一瓮赤坛,倒置于乌兰公河的碧水之中,故此得名。
乌兰布统草原林丰草茂、水清花香,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在这里,难以计数的珍惜生灵徜徉于高低起伏的山丘、郁郁葱葱的树林、清澈见底的溪流、林影疏朗的沙地。无数国内外游人至此,怀着舒畅欢愉的心情拿起画笔或摄影器材,记录这不见都市喧嚣尘杂,只见天光云影与繁花清流徘徊相顾的美景。
在乌兰布统草原之上,仿佛时光亦不忍离美景而去,日升日落只是仪式,任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草原兀自美丽,从未老去。
在乌兰布统草原与西北方的浑善达克沙地接壤处,高耸的乌兰布统峰旷世极天。康熙以20万大军与蒙古残部准噶尔汗国之王噶尔丹大战于此。康熙舅父佟国纲英勇战死,将士之血染红峰下水泊,该湖从此人称"将军泡子"。一代枭雄噶尔丹败亡之后,清朝终于获得征服蒙古最后一个部族的初步胜利。
时序的脚步走到今日,鼓角争鸣与震天厮杀的声音已经渐行渐远,然而若是细细寻访山上当年的"十二连营"旧址,仍可捡到锈迹斑斑的箭头。
任后人绵延的思绪掠过血染的征袍、疾驰的马蹄,亦或是永远不倒的大旗,历史的伤疤都会愈合,把一切变为记忆。如今,开放的克旗不仅在此设立了乌兰布统旅游开发区,而且建成了著名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康熙王朝》、《射雕英雄传》、《汉武大帝》等50多部影视剧纷纷选择这里进行外景拍摄,将古老神奇的乌兰布统的魅力,远播山川大地。
余秋雨先生在上世纪末考察欧亚几个古文明发祥地,写作《千年一叹》时,曾经感慨中华民族的坚强与幸运,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历经风雨而未曾中断的古文明,也曾提及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民族大融合,使今天的中国人免受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遭受的苦闷侵扰。
多希望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走进乌兰布统草原和古战场,怀着对和平的热爱,运用审慎的理智,抚今追昔,体味民族融合的不易,也让眼前的美景荡涤心灵的尘嚣,以增添对美好的珍惜。
提及克旗的美丽草原,不是乌兰布统一枝独秀,有“自然花园”之称的贡格尔草原,是又一处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之地。
贡格尔草原位于克什克腾旗的西北、西南部,风光旖旎,水清草美,面积480万亩,占全旗天然草牧场的18.8%。查干突河、项格尔河绕贡格尔草原而过,似戴在美人玉颈上的珍珠项链,熠熠闪耀,增添了无限秀色。
春天的贡格尔草原,芳草接天,繁花漫地,馥郁馨香,欲迷人眼。近水之处,蒲莲黄花吐露着勃勃生机,伴着成群结队翱翔至此的候鸟,于微风中、清泉畔,听声声鸣啼。夏日来临,贡格尔草原美得更加恣意。白云俯身,争睹盛放的百花中,哪一朵最艳丽,湖泊倒影着好奇的云朵,时时泛起涟漪。秋一至,风乍起,天似穹庐,明镜般清晰。冬天的贡格尔草原,茫茫天地,银装素裹,圣洁至极。
每年6、7月之间,成群的牛羊如点点繁星,散布在贡格尔草原无垠的绿海之上。在这牛羊肥壮、水草丰美之时,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牧民就会举办传统的民族盛会——那达慕,庆祝牧业丰收,祈盼风调雨顺,招待八方来客。
今天,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传承着古老的祭祀传统,但却比任何先祖都明了:幸福的生活来自勤劳、智慧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克旗顺利完成了由牧业大旗向生态牧业强旗的转变,牲畜头只数始终在全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 同时生态保护和建设同样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全旗实行舍饲圈养、休牧、划区轮牧、草畜平衡等生态措施,成立负责监察的草原生态管理区,发展生态牧业,全力推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的转变。
通过招商引资,总投资5.2亿元人民币的雨润食品工业园综合项目落户克旗,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人民币。对于改进克旗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拉长畜牧业生产的产业链条,引领农牧民增收致富,安置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克旗通过专项推进建立起了以种羊育种繁育、 肉羊肉牛产业化为重点,以原生态草原特色为品牌的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007年,克旗就成为全区第一家以行政区划命名的自治区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 ,一系列绿色品牌食品和以绿色食品支撑而兴起的旅游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不竭财源。
高原的明眸——达里诺尔湖
坦荡如砥的贡格尔草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达里诺尔湖,镶嵌在草原的衣襟,以其美丽引来艳羡的目光与追逐的脚步。在蒙古语里,“达里”是“大海”的意思,“诺尔”是“湖泊”,“达里诺尔”,就是“大海一样的湖泊”。
宁静深沉的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第二大内陆湖,素有"中国天鹅湖"之称。这里人烟稀少,湖面广阔,草甸、湿地齐备,是北方候鸟迁徙的生命驿站。
每年四月下旬到五月初,冰雪融化,青草萌生,候鸟成群结队从南方飞来栖息湖区,整个湖面百鸟争鸣,热闹非凡。而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各类候鸟陆续南迁,再度光临达里诺尔湖,洁白的天鹅尤其美丽,起如晴天飞雪,落如素锦铺地,为达里诺尔湖赢得了"中国天鹅湖"的美誉。
达里诺尔湖的半咸水质,使湖中只有华子鱼和鲫鱼存活,但是产量极高,味道鲜美。
2007年克旗举行首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湖冬捕旅游节”,之后每年一届,2012年1月1日启动的达里湖冬捕旅游节,已经是第五届了。当天就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台湾、北京、天津、江苏等地的中外游客7000多人前来观光旅游。
每年的12月中下旬是达里湖冬捕开始的日子。冬捕开网,渔民们要在湖边举行隆重的“祭湖醒网”仪式,意在祭祀湖神、唤醒冬网,奉拜天父地母,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是当地百姓爱护湖水、保护生态环境、求兴旺发达而自发组织的民间活动,是渔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虔诚祈盼,是对大自然恩惠的答谢。
千百年来,蒙古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因水丰才能草美,而后牛羊肥壮、衣食无忧、国泰民安。故水为善之源头,为神物。生活形态决定了草原上的人民对水有着独特的感情,围绕着丰美水草的达里湖也就承袭着独具民族特色的祭湖仪式。2011年6月13日,达里湖冬捕习俗被列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冬捕已成为达里湖冬季一道亮丽的风景,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使达里湖的冬季不再寒冷,万物生灵不再孤寂。
达里诺尔湖西,静静流淌的耗来河水守护着应昌路遗址。
应昌路又名鲁王城,是元代最后一个都城。始建于金,是当时金军进攻南京(今北京)、戍守边疆以及蒙古高原和部落之间互相争夺的军事要地。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正式建城,并设应昌府,至1286年,升为应昌路。1295年,特薛禅的重孙蛮子台奉命讨伐叛军海都笃哇,凯旋后元成宗晋封蛮子台为鲁王,鲁王城由此得名。
在元朝历史上,应昌路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当时南接元上都、大都,北连锡林浩特、和林及乌兰巴托的交通枢纽,也是当时南货北上的聚集地。
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历尽七百余年人世的沧桑,盛极一时的昔日皇城只余断壁残垣、颓砖废瓦在昭示着曾有的辉煌。光芒散尽之后,它好像一位老者,洞悉了世事的玄妙,以宠辱不惊的姿态默默矗立着,让曾经的意气风发随耗来河水飘向远方。
鲁王城边,如长龙一般的金界壕横卧于草原之上。
金界壕又名金边堡、金长城,是当年女真人为防止蒙古铁骑南下而修建的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于1115年开始修建,历时十几年才建成,全程计1500公里,另外还修筑了外线和复线。
金王朝劳民伤财兴建的金代最大的防御工程,并没有挡住蒙古铁骑的攻击。铁木真率领兵马在13世纪初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于1206年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尊号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多次越过金界壕,攻克河北、山西等地,界壕的军事防御作用也就随之消失,逐渐变成一条断续不全的遗迹。
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厮杀后,金界壕归于沉寂。八百余年风雨侵蚀,连绵的山丘上,土龙状的蜿蜒壕堑至今仍然清晰可辨。壕沟已被野草山花覆盖,内墙建筑已荡然无存。站在金界壕之顶,放眼望去,风吹草低之处仍可见其逶迤摇曳之姿。
游走于鲁王城和金界壕,踩着历史的脚印,闭目侧耳,仿佛杀伐之声依稀犹存,极目远望,却不见枕戈待旦的征人身影。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多少生命还未曾有余闲思索自己究竟来自何方,终将归于何处,就被无情吞没了。
而在未知的远方,又有多少亲人故友,让无尽的长夜蹉跎于盼归的苍凉?
生长的化石——白音敖包沙地云杉
达里诺尔湖南岸,矗立着古朴苍郁的曼陀山。“曼陀”寓意神仙居住的地方。登临山石耸立的曼陀山巅,举目瞭望, 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浑善达克沙地便映入了眼帘。
每当朗朗秋日,晴空万里,金色的浑善达克沙地就被五彩的灌木丛点缀得绚丽多姿。沙地上灌木种类繁多,沙榆、红柳、小灌木林、优良牧草和药用植物相依相伴。
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东北部、西与贡格尔草原毗连的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片沙地云杉林。这片林象整齐,干红叶绿,挺拔刚劲,四季常青的珍贵云杉,是我国云杉母树繁育基地,因此,有“生物基因库”、“生物活化石”之称。
清高宗乾隆皇帝狩猎时多次到此观赏云杉林,留下了“我闻松柏有本性,经春不融冬不凋,凌空自有偃盖枝,讵无盘层傲雪霜”的诗句。其实,云杉林如一位巾帼英雄,不仅有不畏严寒的傲然雄姿,退去英姿飒爽的武装,换上摇曳生姿的红妆后,顾盼之间,更添颠倒众生的神韵。
燕语呢喃,春暖日长,飞花万点,满地斜阳。沙地云杉适时吐绿,给树林披上翠色欲滴的新装。微风习习的林间,穿插着一束束温和的阳光,俯仰之间,大自然的妙笔调成了最柔和的淡彩,勾勒了最均匀的线条,绘制了最动人的画卷。
盛夏之日,与心上人并肩漫步于林中,看各种花朵竞相吐蕊,于万紫千红间释放出沁入心脾的阵阵芬芳。择林中一角执手相看,恍然间,时光的脚步悄然停驻,一切恼人的情绪都被阻隔于心墙之外,唯余阵阵松涛,传入心湖,红了有情人的脸庞。
阵阵秋风抹过,果上枝头,丹枫竞秀。斜倚云杉树干,听流水叮咚,观鹿走禽飞。润物无声的绵绵秋雨沾湿了发梢,也送来了林间清新的气息,踏着厚厚的苔藓,仿若置身云端,羽化而登仙。东坡词人“天欲雨,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的意境,跨越了岁月的围墙,在这林中重现。寒冬呼啸而至,百草枯黄,万物凋零,唯有云杉枝繁叶茂,傲霜斗雪,用勃发的生机彰显亘古未变的气节。
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生前说,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西拉沐沦就是我们的祖母河。
西拉沐沦河又名潢水,发源于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的好来呼热乡境内,全长1250公里。潢源为西拉沐沦河的正源头,俗称“源水头”。
“日出红山后,龙兴潢水源”,作为北方民族的摇篮和发祥地,闻名遐迩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辽契丹文化、蒙元文化就诞生于这潢水之滨。西拉沐沦河是一部流动的北方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长卷,千百年来,两岸生活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数不尽的绮丽传说,惹后人遐思。
西拉沐沦河上游部分地段两山对峙,陡如刀削,其高需仰望,再近两岸对挤,崖树相叠渐无缝隙,及近方知乃一崖回环,一崖前倾所致,走进崖角,峰回路转,又一洞天,素有“小三峡”之称。源水头四周沙丘如垄似链,丘顶浑圆的沙地突然下陷,呈簸箕样三面环山的盆地,盆地中万泉争涌,如一锅沸腾的开水,自“锅底”冒出,涌泉或高喷水柱,时续时歇;或斜喷横溢,漩涡涟涟;或白浪逐天,汇成水泊,向东奔腾而下,遇山谷,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悬崖叠出,几公里内落差百米。河南岸杨桦枫松郁郁参天,河北岸矮榆、墩柳、山杏、灌丛交织错落。逢冬时节,水自地底涌出,沿几十公里的河道奔流,多处瀑布挂川,响水如雷。满谷氤氲升腾,白雾缭绕。岸畔树枝结冰,似裹蜡,像枝枝珍珠,晶莹剔透。若逢阳光照来,满谷珠玉,熠熠生辉,源水头变成“玉”的山谷 ,“银”的世界。
如今,克旗人民通过大力发展水电和旅游,将西拉沐沦河变成了“金水河”:上游克旗境内有大小电站7座,年发电量6500万千瓦,各电站库区景色宜人,可旅游、垂钓、划船、漂流。响水瀑布旅游区、源水头风景旅游区、龙口瀑布旅游区和上湾子二级电站小三峡旅游区内万泉争涌,浪击石鸣,飞流直下,两岸对峙的壮丽景观体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使人留恋忘返。
集通铁路——蒸汽机爱好者最后的乐园
由西拉沐沦河向北,有集通铁路穿旗而过。这条铁路,被国际蒸汽机车协会理事史提夫先生称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蒸汽机车摄影胜地”。
1995年,集通铁路公司成立,由于添置不起内燃机车,先后从全国各地收购了120台蒸汽机车。经过修修补补后,这批本已退役的蒸汽机车在集通线上发挥余热,又继续奔驰了10年,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使用蒸汽机车为动力的铁路运输线路。直至2005年底,内燃机车一统集通铁路线,世界上最后一辆蒸汽机车在内蒙古草原光荣退出历史舞台。
集通铁路克旗段,特别是经棚一热水段,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多弯道、多桥涵、多隧道、坡度大。在这一路段,机车速度慢,吐出的烟汽最大,利于表现场面,被公认为是最佳摄影地。在凛冽的寒冬,机车喷云吐雾,穿山而过,气势恢宏,汽笛撼人心魄,云雾蔚为壮观,列车拽着炽热的云团把人们的思绪牵回到遥远而辉煌的工业文明时代。
据统计,自1996年至2005年,有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荷兰等二十几个国家的6000余名蒸汽机摄影爱好者来到这里,拍摄甚至驾车追逐蒸汽机车这个历史巨人的雄姿。
从2007年起,克旗政府定于每年的12月31日至第二年的元月6日举办克什克腾国际蒸汽机摄影节,正是为了满足国内外蒸汽机摄影爱好者的创作需求,把蒸汽机车作为一道永远的风景留给世界,让喜爱蒸汽机车的人,在蒸汽机车已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仍能在蒸汽机车摄影胜地——克什克腾的铁路线上看到真实的、飞奔的蒸汽机车,感受那段磅礴雄浑、荡气回肠的历史场景。
时至2012年1月第四届国际蒸汽机摄影节,蒸汽机车旅游摄影已被确定为克旗冬季旅游的主打品牌之一,受到世界各地蒸汽机车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神泉圣水——热水塘温泉
集通铁路从地处内蒙古高原东部边缘与大兴安岭山地和华北山地交汇处的克旗热水塘穿过,因此游人不仅可以追慕如蛟龙吐雾般的蒸汽机车的风姿,还可以寻路而去,享受被康熙皇帝赞许为“圣水”、“金汤”的热水塘温泉带来的惬意舒适。
温泉所在的热水镇,虽是一个不到半小时就可以遍览全貌的小镇,却因拥有全国第二的甲级温泉——热水塘温泉而声名赫赫。温泉水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酸碱度大于9,清澈透明,嗅之有硫磺气味,喝起来却滑腻没有异味,能治疗包括皮肤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内的多种疾病,尤其对风湿痛有独特的疗效。
热水塘温泉在《中国矿泉》中被评为高效优质矿泉,享有“东方神泉圣水”之美誉。热水温泉疗养旅游区,开发利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古到今,有多位皇帝曾不远万里来热水疗养。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取得乌兰布统之战的胜利后,曾到热水沐浴,至今还留有“康熙浴井”遗址。辽太宗耶律德光曾专程来温泉洗浴。元代世居应昌的鲁王封此泉为“神泉”、“圣水”。
当饱览了克什克腾的美景无数,凭吊了为建功立业浴血奋战的众多先人后,来到热水小镇,将一路上的困顿疲乏浸入温泉,细细体味氤氲中,温暖透入周身毛孔,滋养每一寸肌肤的快意,遥想当年威加海内的真龙天子,行迢迢千里,只为享受这样的自然恩赐,由内而外的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大地的礼赠——第四纪冰川遗迹
克什克腾旗作为大地母亲的宠儿,领受了母亲丰厚的礼赠——长长岁月中地质变迁造就的地质奇观。在克旗东部,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第四纪冰川遗迹:阿斯哈图石林、大青山岩臼和平顶山冰斗。它们相互呼应,诉说着风吹不散、雨打不湿的古老故事,依偎在大地母亲身边,在年轮里缱绻。
阿斯哈图是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石林分布在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北约40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的北大山上,是花岗岩地貌与石林地貌相结合的一个新类型,属花岗岩石林,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一种奇特地貌景观。
自第四纪冰河期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当北大山被冰川侵蚀后,发育成刃脊和角峰,成排或单独分布在脊线上,在经过冰川、寒冻、风化、水蚀后便形成了现在的地貌,因此阿斯哈图石林被称为“石砌的史书”。
远望花岗岩石林犹如远古先人建造的城堡,平地突起,峥嵘险峻,沧桑破败。近品石林,千姿百媚,如塔、如柱、如笋、如人、如兽、呼之欲来,趋之欲动,如人工刻意雕琢,令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克旗东部新井乡大耗来村,矗立着一座海拔1574米的大山,名叫青山,在青山山顶南面两边平缓起伏的花岗岩岩面上,分布着大小1000多口石坑,这就是被世人称为“神奇的盆景”的另一花岗岩地貌类型——青山岩臼。因臼内树草丛生、因时变幻,形成天然的盆景,独特奇妙,情致盎然。专家学者认为,青山岩臼规模之大、类型之多、形态之好,实属国内外罕见,堪称“世界奇观”、 “天下一绝”。
人说青山,山有魂、峰有骨、岩有相、石有灵、水有情、树有形,以美好的姿态展示着包容万物的情怀。青山岩臼,就是这座大山灵性的佐证,以独特的魅力召唤着天下的目光。
在克旗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南岸的万合永镇,平顶山“冰斗”群园区岭高谷深,层峦叠嶂。顺蜿蜒曲折、起伏逶迤的羊肠小道,穿岩缝,爬冰脊,翻角峰,入谷底,冰川遗迹随处可觅。
冰斗是指山坡上部的凹地,由于冰川流动,不断把侵蚀的破碎岩块从凹地中搬走,凹地底部不断加深,使原来比较浅的凹地变成三面陡峭、一面开口的围椅状地形。在群山峻岭中,有数以百计的第四纪冰斗,远远望去错落有致,期次分明,角峰突兀、嶙次栉比,刃脊绵延起伏、势比长城。
万合永平顶山地区的冰斗群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数量最多,发育最好,期次最全,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冰斗群。这些冰斗群的发现为我国北方地区地质科研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基地。
2002年,克什克腾第四纪冰川遗迹顺利晋升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克什克腾人民的骄傲。
然而,大地母亲给予纯朴善良、勤劳智慧的克旗人民的馈赠远不止于此:频繁的古地质活动,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依托资源优势优先发展矿产业,使得克旗在“十一五”期间,走上工业强旗的振兴之路 。
总投资约257亿元的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克旗党委和政府提升煤化工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延伸升级的大手笔之作。利用克旗储量丰富的褐煤和水资源条件,生产天然气及其它副产品,建设主干线为381公里的天然气输送管路,直通北京。截止2011年11月份,大唐国际煤制气项目已完成投资70亿元,累计完成总投资的65.5%,项目将以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2011年,全旗矿山日采选能力新增1000吨,达到3.26万吨。克旗党委和政府正在带领广大人民,因地制宜,在资源有序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利用自然赋予的资源优势,向“工业强旗”的战略目标大踏步前进。
为人民 绘天地
塞外天堂克什克腾,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富民与强旗并重的英明决策指引下,克旗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既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又鼓舞了人民建设克旗的热情,使得克旗的进一步繁荣拥有了不竭的动力。
克旗领导和人民深知优良牧业传统和丰富旅游资源,是克旗发展的两大法宝,特别是潜力巨大的旅游业,能够成为克旗人民增收的黄金渠道。近几年,克旗下大力气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支持。2011年,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与武汉三特公司签定关于克旗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5至8年的建设,形成以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热水温泉休闲度假区组成的克旗旅游集散核心区域。
克旗不断完善招商引资责任考核和奖励机制,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发放各类惠农惠牧补贴资金近3亿元。
推动城乡群众收入、民生投入、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同步,2011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1.76%。
坚持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实施创业带就业和农牧民转移就业两大工程。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社保补助标准,国家新型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开展。
完善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规模位于全市前列。
创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免费教育开始向高中阶段拓展。
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90.42%,报销封顶线提高到8万元。
坚持完善生态支撑体系、城镇支撑体系、交通支撑体系、水利支撑体系。
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切实解决各类信访问题。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克旗党委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集中体现在一个个惠民工程和一项项惠民政策上。民生建设成效卓著,古老的克什克腾生机勃发。
在微微的晨曦中,炊烟缭绕着牧民的村庄,屋前屋后都浸透了奶香。牛羊安闲自在地享用着油嫩的绿草,姑娘坐在明澈的湖畔抚弄着遍地的野花,时而抬头向淡紫色的远山望去。小伙儿骑着枣红色的马儿从地平线的方向疾驰而来,晨露被马蹄踏得四下飞溅,又被霞光染成金黄。悠扬的牧歌从山背后传来,和赶去上课的孩子们的笑声融成蓝天草原间最动人的交响。
让克什克腾沉醉的,不是马奶酒,而是饮不尽的幸福和唱不完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