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龙头山乡小锥子山村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内看到,26个蔬菜温室大棚、23个食用菌大棚摆布整齐有序,大棚里黄瓜、西红柿等蔬菜长势喜人。“农场”主
近日,笔者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龙头山乡小锥子山村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内看到,26个蔬菜温室大棚、23个食用菌大棚摆布整齐有序,大棚里黄瓜、西红柿等蔬菜长势喜人。“农场”主人吴瑞国告诉笔者,他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总规划投资1.12亿元建起祥顺现代农业园区,现在已投入资金1210万元实施一期工程,据悉,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家庭农场”正在围场大地悄然兴起。
吴瑞国是该乡的蔬菜种植能人,近几年,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大量土地闲置,看到这个情况后他便萌生了把闲置的土地流转过来种菜的想法。通过与村民们商量,他以每亩600元的价钱流转耕地100余亩,集中起来发展设施农业。他设计建设了“鸳鸯棚”,整栋大棚分阳面和阴面连体两个棚,阳面大棚种植喜阳蔬菜,阴面大棚种植南瓜和食用菌。
“孩子们觉得种地不划算,结婚后都外出打工了,老伴身体又不好,家里的6亩多地靠我一个人还真种不过来。不过现在好了,除了给自己留了点种菜的地,全都租给了农场,闲了还能到这里打工挣钱,租地和打工的收入远比原来种地要多得多。”正在吴瑞国的农场里除草的该村村民曹塞芳说。
随行的该乡乡长那艳国介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出现了务农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业经营兼业化现象。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农业生产经营怎么搞,成为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农村“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和“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矛盾。
该乡提倡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的使用,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与农药经营户签订责任书,实行备案制度,做到一户一档,两张一卡齐全。园区内采取“四统一”防治方法,通过采用杀虫灯、小菜蛾性诱剂白板诱杀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绿色防控等10几项生物防治技术,示范效果明显。同时鼓励农村一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通过流转、承包、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规模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