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围场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总量增加、位次前移、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围场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总量增加、位次前移、后来居上”总目标,围绕“开放开发、创新创业、富民强县”中心任务,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绿色崛起”发展理念,突出培育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投资融资、开发创业三大发展平台,突出抓好开放项目、城乡统筹、扶贫攻坚、环境建设、社会管理五项重点,不断强化政策、机制、科技、人才四个支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围场建设成为北方绿色明珠、特色产业强县、休闲养生胜地、幸福宜居家园。确保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增长1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1亿元,增长28%;全部财政收入达到5.7亿元,增长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70元和15000元,分别增长15%和12.3%。
抓好拓展升级,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建设。强化旅游规划引领,积极引进高端旅游项目,深入推进旅游“双创”工程,抓好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突出抓好“一带一中心五节点”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工作。进一步整合全县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由坝上向全县、一季向四季、“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全年力争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1亿元以上。
培育龙型经济,全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产业协会、中介组织等为龙头,以基地、园区为龙身,以经营户为龙尾,重点培育发展马铃薯、蔬菜、畜牧、林果、中药材五条龙型经济,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实施“产业提升”工程。积极构建“2+3”产业体系,在马铃薯产业上,重点建设种薯、加工薯、商品薯三类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新建恒温贮窖12个、二级批发市场3个,新上精深加工企业2家,用3—5年时间,初步构建起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等“五大体系”,形成产品集散、文化展示等“五大中心”,力争把围场打造成全国马铃薯专业生产示范县;在蔬菜产业上,坚持裸地菜提品质、设施菜扩规模,加快建设10个千亩设施菜专业乡镇,确保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以上,力争把围场建成“京北蔬菜生产重点基地县”;在畜牧、林果、中药材三个优势产业上,抓基地、上龙头、打品牌、拓市场,尽快把这三个产业打造成富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加快“加工型”、“示范带动型”、“中介服务型”龙头企业发展,开工建设净菜加工、果蔬食品加工等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培育金嘉园、顺祥等6个总投资3亿元,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于一体的生产示范项目,新上农副产品展示推介中心、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等5个总投资7.16亿元的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物流配送为主的销售龙头,培育县级联合社1个,成立马铃薯等专业产业协会4个,延长产业链条。实施“园区示范”工程。重点推进木兰皇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哈里哈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和顺和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等3个总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总投资65亿元的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高速公路和旅游通道沿线为重点,建设“百里花廊”,打造2条农业休闲观光带及绿色廊道,促进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融合发展。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力争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7.5%,加快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步伐。
加快结构转型,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建设。大力发展以风光水电、食品药品加工等为主的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年内,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53.6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家以上,实现总产值27.5亿元,实现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19%。持续发展风光水电产业。实施“1+N”产业发展模式,切实抓好国电华御、红松九期、建投如意河风电、华能御道口牧场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风电新增装机15万千瓦、光伏装机5万千瓦,全县风电装机总量力争达到173.6万千瓦。大力发展食品药品加工产业。强力推进以马铃薯、中药饮片、果蔬产品、畜禽产品等为主的加工产业发展。积极壮强现有工业企业。推进可大毛纺、宏源铸造等传统工业企业创新升级,抓好鑫泰铁选100万吨铁精粉、天原药业1500吨金莲花制剂等现有企业生产扩能建设,积极促进金奥生物制药、振龙建材等新上企业竣工达产,加快全县43家硅砂采选加工企业整合提升,年内,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6家、争取8家。
依托区位优势,全力推进物流产业建设。启动园区建设。年内,力争入驻园区企业达到3家以上。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和“新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辐射周边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体系。扩大城乡消费。年内,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亿元以上,增长16%以上。
营造开放氛围,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开放形象。以《可持续发展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为框架,下大力量打造政策“洼地”,以更加开放的政策、更加开放的氛围,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着力抓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中节能新能源、四海龙创高新技术产业园、5000千瓦光伏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年谋划投资超千万元重点项目12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亿元以上项目57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73个,争取更多的项目挤入国家、省市盘子。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全年力争引进市外资金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
强化统筹发展,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通盘考虑、分块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县城规划布局,明确主体风格,扩大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按照县城建设“南进、北延、东拓、西治、中改”的总体思路,重点实施总投资3.1亿元的“三路一街一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县城东山开发、东环路清理和重要节点建设,实施西山泥石流治理工程;加快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年内新增住宅面积25万平方米;加大县城管理力度,开展“治脏、治乱、治违”专项行动,启动建设垃圾压缩站,加强绿化、亮化建设,新建4000平方米停车场两处;强化小区物业管理,不断推进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园林县城“三城同创”建设步伐。统筹推进乡村发展。按照“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线五中心”城乡发展格局;以幸福乡村建设为抓手,结合移民搬迁推进中心村、镇建设,年内完成15个幸福乡村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建设。抓住国家燕山——太行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加快推进61个贫困村扶贫攻坚工作,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加强基础扶贫。年内投入资金3000万元以上, 重点解决贫困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不断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产业扶贫。年内建设设施蔬菜小区10个、设施养殖小区10个,培育扶贫示范户1800户、扶贫互助社60个。加强科技扶贫。深入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技能培训,扎实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确实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力争年内科技培训达到3000人次以上,争取上级扶贫资金达到4000万元,社会扶贫投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实现1.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集聚生产要素,全力推进发展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按照“集约发展、集中摆布”的原则,重点打造工业、农业、现代物流、清洁能源和硅砂产业等五大园区,力争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39家、农业园区达到6家。完善投融资体系。坚持资金“打捆使用”原则,有效整合项目资金、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形成集中投放效应,积极组建四类“投资融资平台”,支持企业加快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县”战略,坚持“筑巢引凤”, 着力引进高端项目,吸纳高端人才,为创新创业、开放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破解瓶颈制约,全力推进软硬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实现“3113”交通建设规划,形成“四处出海”路网格局,年内,确保承赤高速围场支线竣工投入使用,御大公路、111线三岔口至牌楼段改造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路面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以工代赈等重点工程,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30平方公里,流转土地15万亩。加强电力建设。完成后沟牧场、宝元栈、广发永等3座35千伏变电站建设任务,推进御道口50万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能力。加强生态建设。重点实施好再造3个塞罕坝、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农业综合开发等7大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民生林业,推进30万亩榛子林、20万亩山杏承包经营,全年土地整理1万亩、围栏封育12万亩、建设基本草地2万亩、造林10万亩;加强生态管护,严把新上企业环评关,关停转改县城周边及旅游沿线硅砂企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举措,充分发挥基层护林员作用,创新公益林管理,严厉打击挖售大苗、滥砍滥伐等破坏生态违法行为;抓好旅游沿线12个乡镇、35个村、55个自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化发展软环境。落实“两个环境”建设要求,简化审批事项和程序,规范行政执法,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坚决查处“中梗阻”、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努力营造文明守信、宽容开放、乐善好施的人文环境,以良好的软环境为发展提供硬保障。
增进人民福祉,全力推进和谐围场建设。积极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抓好城镇居民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达到3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5万人以上。完善保障体系。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新增扩面1万人以上,达到39万人;提高城乡低保补助、五保供养标准;强化安居保障,建设廉租房50套、公租房100套、改造农村危房1070户。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打造1小时120急救圈,完成227所标准化村卫生室、3所卫生院改扩建任务,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保障能力;完成14所中小学改造、1所学校迁建和7所幼儿园新建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组织实施好伊逊河水景观打造、困难群体安居等10件惠民工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抓好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火防汛等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宁利勇 杨国光
2012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101.9%;财政收入完成5.1亿元,同比增长20.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60元,均增长10%,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围场发展的潜力在资源、优势在生态、差距在总量、制约在基础、影响在环境、障碍在观念、突破在项目、希望在开放。要想实现绿色崛起、晋位赶超,就要在这几方面持续用力,重点实施好十项建设,才能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该县县委书记、县长刘众民在全县经济会议上,明确了今年围场的发展思路、预期目标和工作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