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俗称:华子鱼,滑鱼,白鱼,沙包。英文名:Amur ide 。华子鱼是淡水洄游鱼,春季溯河逆流而上,在河流里产卵,再回到湖里生长。
克旗达里湖沙里河段华子鱼出现了大规模的洄游场面,从水面就能清晰地看到鱼群“力争上游”的奇景,河道内挤满了逆流而上的华子鱼。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上旬,随着达里湖湖水的解冻,华子鱼为了繁殖后代,开始游出不利于鱼卵孵化的高盐碱度的达里湖,沿着湖周围的淡水河逆流而上,选择水流平缓的河道处作为它们产卵的地方,这是一趟面临着生死考验的艰苦跋涉,但是华子鱼种群每年都义无反顾地进行这种奇迹般的洄游。
每年4月下旬,随着湖水的解冻,一场浩浩荡荡的“洄游运动”开始席卷华子鱼族群,在浮动的冰碴清脆的碰撞声中,鱼群“力争上游”,河道内挤满了逆流而上的洄游者,由于太过拥挤,有时竟会造成水流不畅。面积240多平方公里的达里诺尔,是内蒙古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总蓄水量有16亿立方米,最大深度14米,湖水湛蓝,散发出大海一般的气息。
从达里诺尔周围的地势来看,这是一个被完全封闭的内陆湖,湖水的补给完全依靠周边的几条河流。对一个湖泊来说,湖水没有外流的通道并不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湖盆里不断聚集的盐碱没有排泄的途径,在降水量只有二三百毫米的气候环境下,强烈的蒸发会使湖水中的盐碱度逐渐升高到不适合任何生命的存活,湖泊最终会成为生命的禁区。由于地势的封闭,达里诺尔的湖水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盐碱,目前,湖水中盐的含量是千分之五,而纯碱,也就是碳酸钠的含量已经高达千分之十七,所以从湖泊的分类上来说,达里诺尔已经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碱湖了。但是,生命的奇迹正是发生在达里诺尔——这样一个被认为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嚓、嚓”的轻响打破了达里诺尔漫长寂寞的冬日,这是冰层破裂的声音,预示着一年里春日的来临。这种声音也惊动了湖水深处的华子鱼,逐渐升高的水温在提醒着它们:洄游的时节到了。不知是哪条“领头鱼”率先出发,向着湖边几条流淌着淡水的小河开始冲刺了。华子鱼要到离大湖20多公里远的产卵地,那里河道宽阔,水流平稳,水中杂草丛生,是它们理想的卵床,从水面能清晰地看到鱼群“力争上游”的奇景,河道内挤满了逆流而上的鱼儿,有如要赶赴战场……传说以前在河道狭窄的一处河口,洄游高峰期人们甚至能踩着鱼背过河。
达里诺尔湖水的高盐度和高碱性,对于华子鱼的鱼卵是致命的,为了繁殖后代,华子鱼只有逆流而上,选择合适的入湖河流作为它们产卵的地方,这无疑是一趟面临着生死考验的艰苦跋涉。河口地带,就是生死攸关的战场:蜿蜒曲折的河道两边儿聚集了大量的鸟儿,数量最多的是以吃鱼为生的苍鹭,华子鱼的洄游,对这些“长脖子老等”来说是一场难得的盛宴。 虽然水面上的杀手时刻威胁着浩浩荡荡的洄游大军,但是华子鱼家族每年都义无返顾地冲过河口逆流而上。通过一系列生理分析之后,人们注意到体重大约在半斤以上的华子鱼才具有洄游繁殖的能力,而在食物稀少的达里诺尔,它们要长到这个重量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
汹涌的激流是华子鱼遇到的最大考验,只有身体强壮的才能冲进水势平缓的河道里,再老练的华子鱼也会遇到麻烦,而有些第一年产卵的华子鱼更会辨不清方向,旅途是否顺利就得看水势的情况,体格健壮的华子鱼甚至能跳过1米高的水浪,但更多的却只能被水流无情地抽打回来。 每年的旅行都是一次体力加技巧的竞赛,只有优胜者才有权力繁殖后代,在跋涉中它们的性腺最终发育成熟,可当它们精疲力竭地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繁衍生息依旧艰难。塞外的早春,天气变化无常,周围高地上的积雪白天融化,晚上又会冻结,这引起河道水位的忽涨忽落,白天一涨水,有些华子鱼就冲上了浅滩,但是一到夜里水位下降后,很多鱼就会被困到一个又一个的小河湾里,只有最强壮的雄鱼能坚持到下一次涨水,那样它们就有机会挣扎着回到河里,但大多数搁浅在这里的雌鱼都不会熬过一个晚上,它们身体里积累的营养几乎都化作了鱼卵,而体力也早在洄游的路上消耗完了。但令人为之感动的是,它们的身体在最后僵硬之前,仍旧保持着冲向上游的方向,这些母亲们为了种族的延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